阅读的疗愈作用——袁丽华

2016-10-24      阅读:2753

阅读的疗愈作用

   图书馆 袁丽华

0. 前言

清华大学教授陈永国在《文学与身体:为什么写作?》的文章中指出:“文学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,这种说法古已有之。亚里士多德在反驳柏拉图的文学观时,曾提到文学具有健康的心理作用。而就‘悲剧’而言,它能清除过度的恐惧和怜悯。”

古往今来,在中西方发展史上,借助阅读来疗治人类某种精神缺失和心理疾患,一直被有识之士和一些专家学者认可并实践着,以此来作为保健、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,通过阅读书籍,对书籍中信息内容的针对性接受、理解和领悟,调理精神病态、恢复身心健康,这便是“阅读疗愈”,或称之为“阅读疗法”。阅读疗愈,其实质是通过阅读活动对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再教育过程,是协助人们获得、恢复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。

在此,笔者就中外历史上有关阅读疗愈的理念、言论、案例进行简要的介绍,以此让更多的人感悟阅读的重要性,激发阅读的兴趣。

1.西方历史上的阅读疗愈

1.1 阅读疗愈的起源

早在中世纪,医师在给病人治病时朗读《圣经》或《古兰经》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,这便是西方阅读疗愈的起源。1810年,美国内科医师拉什呼吁精神病院提供有益精神健康的读物,通过阅读减轻病人的压力。1848J·M·高尔特发表了《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、娱乐和消遣》,从精神疗愈功效的角度提倡阅读的重要性。

1.2 阅读疗愈的兴盛

20世纪,阅读疗法的研究在美国兴起,在精神病学界被广泛探讨。50年代,关于阅读疗愈的文章已有400多篇。60年代,“阅读疗法”被收入大型语文词典《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》第三版。1984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表了“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”,标志着阅读疗法开始明确纳入到全世界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中,很多心理医生、图书馆界人士致力于心理研究与阅读治疗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。

2.中国古代的阅读疗愈

2.1 阅读疗愈的初起

春秋时期,阅读有疗愈功效的言论已有迹可循。《毛诗大序》说“诗可以厚人伦,美教化,移风俗。”西汉学者刘向言:“书犹药也,善读者可以医愚”,直接把阅读与药联系起来,揭示了图书阅读的益智功效。

2.2 阅读疗愈的兴起

从三国开始,有关阅读疗愈的言论、案例兴盛了起来。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头痛顿愈,成为著名的阅读疗愈医案。唐代诗人杜甫人称“少陵可杀”,意思是杜少陵的诗可杀病,他强调自己所做的诗能够带给人心理上的安慰,从而获得生理上的舒适。

宋代由于文学十足发达,诗、词、散文都有伟大成就,因而阅读疗愈的言论更为繁盛。作家黄庭说:“士大夫三日不读书,则义礼不交于胸中,对镜觉面目可憎,向人则语言无味。”提出了阅读能美容的言论,其实质揭示了阅读能美化心灵的观点。欧阳修曾谈其读书体会:“每遇体之不康,则取《六经》、百氏若古人之文章诵之。爱其深博闲雅,雄富伟丽之说,则必茫乎以思,畅呼以平,释然不知疾之在体。”这一时期,南宋诗人陆游把阅读作为养生秘诀,其诗“儿扶一老候溪边,来告头风久末痊。不用更求芎芷药,吾诗读罢自醒然。”便是他把阅读视为疗愈身体的明证。

明清两代,读书士子对图书疗愈有所体验的不乏其人。明代胡应麟说:“余于他无所嗜,所嗜独书。饥以当食,渴以当饮,诵之可以当韶,览之可以当夷施。忧藉以释,忿藉以平,病藉以起。” 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在《寿世保元·延年良箴》中说:“诗书悦心,可以延年。”据说清代秦子忱患恶疮,读完《红楼梦》便奇迹般痊愈,可见阅读的作用多大。

3.近现代的阅读疗愈体验

近代以来,越来越多的人对阅读治病抱肯定的态度,很多

人志士更是发表了有关“阅读疗愈”的生命体验。台湾诗人余光中认为读书可以解忧,他在《何以解忧》一文中说:“就我而言,读诗,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。” 著名作家唐弢认为阅读可以祛病延年,他在《我和书》中写道:“偶有余暇,晴窗展读,一编在手,真个是使人心旷神怡,祛病延年。” 秦瘦鸥在《休息读书论》一文中提到阅读对其的疗效作用,自小多病的他几乎每次都是依靠着《西游记》、《封神演义》等名著进行身心疗愈,后来又把金庸、梁羽生、琼瑶三位先生的著作作为药物,来对抗伤风流感及心脏早搏等病,说几乎百试百验。作家、知识分子们都从自身的体验出发,阐述阅读的疗心作用,来激励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治疗身心,使之获得心灵的平衡与宁静。

4.当代的图书疗愈研究

近年来,欧美国家的精神病院对“阅读疗法”的研究十分活跃,而我国在阅读疗法的研究上相对比较缓慢。20世纪90年代初,面对社会上严重的精神卫生危机,中国学者才注意到了阅读疗法并把此研究从国外引介到国内。“阅读疗法”概念的引入我国,始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沈固朝教授1994年的《图书,也能治病》。此后阅读疗法在国内兴起,取得了较大成果。王波、宫梅玲、陈书梅、万宇等学人,都从各自的知识兴趣和专业背景出发,对“阅读疗法”和“文学疗愈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如坚持“阅读疗法理论构建”的王波、主持“书疗小屋”的宫梅玲、实践着“儿童情绪疗愈绘本本土化”的陈书梅、关注着“自闭孩童心灵天地的万宇……在阅读疗愈的道路上,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、专家学者尽心竭力,只为传播图书的重要性、阅读的功效。

5.结语

        阅读,是构建一个人“内心和谐”、一个家庭“文化氛围”乃至一个社会“终身学习习惯”和“文化素质教养”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,关系每个人生活的“幸福指数”。在全民阅读的今天,请让我们捧起书本,一起阅读吧!